2018年9月17日,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的2018年全國商業科技質量大會在北京召開,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王強研究員主持完成的“花生加工特性研究與品質評價技術創新與應用”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。
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產、貿易及加工國,8000余份花生品種資源、200多個主栽品種為花生加工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,但由于長期以來忽視原料特性與品質評價技術研究,導致花生加工專用原料品種缺乏,嚴重制約了花生加工業健康發展。王強研究團隊經過十多年的協同攻關,攻克了花生原料加工特性不明、加工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和等級標準缺乏、加工專用品種分類方法尚未建立等技術難題,明確了我國花生原料的加工特性,創制了花生原料加工品質指標檢測新技術、新方法與新裝備,首次創建了單粒檢測配件與樣品杯,創制了便攜式近紅外花生品質速測儀,可檢測特征氨基酸、球蛋白/伴球蛋白、O/L、蔗糖等33個加工特性指標,檢測效率是國標法的300倍,檢測費用為國標法的1/52;創建了花生加工適宜性評價模型、指標體系和等級標準,判別準確率均大于80%,填補了國內外空白;構建了花生加工品質評價技術可視化操作平臺,建立了加工品質評價技術和方法,對花生品種按加工用途進行了科學分類,篩選出油用品種15個、醬用14個、凝膠型蛋白用11個、溶解型蛋白用9個;構建了花生專用品種與加工品質基礎數據庫(包含原料特性、制品品質、專用品種等信息)數據17428條,包括特征成分的HPLC、GC-MS等指紋圖譜647個,與“國家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”等網站共享,用戶數據下載15028次。
該成果授權發明專利33件(美國2件、日本1件)、軟件著作權9件;制定農業行業標準4項;出版著作6部(其中英文專著2部),發表學術論文85篇。專用原料已在12家企業示范應用,顯著提高了產品品質,降低了成本,專用品種生產的花生油成本降低12%,花生醬過氧化值比普通品種低70%,蛋白粉的凝膠硬度是普通品種的4.1倍,溶解性比普通蛋白粉高12.97%,新增銷售收入67.43億元,利潤6.38億元、稅收2.42億元,參加國家“十二五”重大科技成果展。
來源: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